15-交通 刘栋玮

[SG]15-交通-刘栋玮-NUS-MUP

主申:欧洲大陆及新加坡两年项目,转专业(城市规划、统计)

1.个人背景

专业:交通工程

GPA:3.51/4.0(WES)

IELTS: 7.0(9.0/8.0/6.0/5.5)

论文:国内期刊EI收录一篇

美国TRB会议 presentation一篇

竞赛:2018数模美赛M奖

工程管理创新创业竞赛省级一等奖

校级奖若干

实习:南京城交院 4个月

推荐信:建院老师、交院老师、工作单位各一篇

2.申请结果

AD:1)城市规划:

UCL Bartlett MSc transport and city planning、

NUS MUP(2年)(最终选择)

2) 统计、运筹学:

NUS MSc Statistics

爱丁堡大学 (Edinburgh) MSc Statistics (track: OR)

布里斯托大学(Bristol) MSc Engineering Math

杜伦大学 MSc Mathematics

3)交通:

帝国理工 MSc transport

KTH(皇家理工) MSc transport and GIS

DTU(丹麦科技) MSc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提供助理研究员职位)

Rej 帝国理工 MSc Computing Science

牛津 MSc Statistics

3.选择转专业城市规划的动机

最初并不是那么“坚定”。我一共申请了三个专业方向(城市规划、数学、交通(本专业))分别出于以下动机。本专业是土木大类下如今科研领域比较火爆的方向,并且自己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本专业完全出于读博进学术界的动机。但是经过三年的本专业项目经验和前辈指点,我自己深深地意识到数理统计基础对于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科研的重要性,并且统计类专业的出路更广,学习这类项目后自己的出路也不是仅仅局限于科研学术界,因此这一方向也进入我的目标之一。

城市规划是我的最终选择,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动机对其他人而言并不具有普适性。简单的来说原因有三:兴趣、个人能力、就业。兴趣就不多说了,人各有志,兴趣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基因与缘分相互交织的复杂过程。个人能力而言,经过在一个纯种工科学校洗刷四年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自己并不擅长精细工种,相对而言,提出草图并协调各方来完成则是我的强项。规划的就业方向也很多,总体而言,经过几年寒冬,近两年整个规划业已经明显开始复苏,借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东风,整个行业都在更新换代,正是注入新鲜血液的时候。客观的说,规划行业的收入不高,无论学界业界,和计算机更是没法比,但是相应地也可以收获一个比较从容的步调,适合中产家庭的小朋友们。

总的来讲,我觉得我们首先不能画地为牢,把自己仅仅限定在某个国家、某个专业中去选择、去追逐。留学与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机遇性,没有最好的国家、学校、专业,只有更加适合的国家、学校、专业。广泛了解是找到最优的前提。

4.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1)选国家

决定因素:

留学目的PhD or 硕士?

毕业目标:业界 or 学界?

美国

优点:就业机会多,尤其是计算机、IT(这一点对交通工程并不明显);学术环境好,学术圈人脉广,适合读PhD

缺点:学费贵,不适合工薪家庭,公立35-40W一年,私立45-55W一年

英国

优点:学制1年 短平快;容易转专业;门槛低

缺点:不适合作为读博跳板,因为学制太多;读博也要学费;就业困难,1年硕士认可度低

欧洲其他国家(荷兰、丹麦、瑞典)

优点:学制两年,科研机会多,适合当读博跳板;学费相对便宜,平均一年12W左右,并且免学费机会多;读博工资高

缺点:国内知名度低,不利于直接回国就业

新加坡、香港:

优点:华人圏,易适应,离家近;seu在新加坡知名度高,申请时有优势;两年项目适合做读博跳板;国内知名度高

缺点:离家近,华语氛围;重实践,学术环境没有美国、欧洲好

2)选学校

1.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学校排名虚高,不能只看排名

2.自己多上学校官网搜集资料,少相信二手资料

3.少关注排名,多关注学校可利用资源

欢迎有疑问、对申请欧洲、新加坡感兴趣的同学加我微信提问:dukegrox1997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