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计科 阳行意
[US]15-计科-阳行意-UCSD-EC82-MS
认清自己,明确目标
总的来说,本人的申请季可以算是一场幸运的失败。归结其主要原因,一是对自己的实力认识不够清醒,第二是目标犹豫不决。我是Phd和Master混申,同时申请国家包含英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主要留学国家,撒网不能不说不大。但结论是,撒网式申请往往捉不到好鱼。尤其随着世界局势的动荡,香港局势波动难平,美国民粹甚嚣尘上,英国脱欧在即之际,我猜测这种撒网式申请更会成为一种常态。在此,我主要讲述自己的失败经验,同时也分享自己在失败过程中的粗浅认识,以供学弟学妹们吸取教训。其中我总结的申请季成功关键点在于:实力硬,目标准。
基本背景
· GPA:3.72/88.18
· IELTS:7(writing 6)
· GRE:148+169+2.5(对不起各位观众)
· 科研经历: CCF B类会议一作(申请末期才有),美赛一等; 加拿大UOttawa暑研,
· 推荐信: 两封SEU CS项目导师,一封加拿大教授
申请结果
· 最终录取的学校:UCSD SIP
· Ad:UCSD SIP(phd降录),HKU CS,UOttawa CS,UAlterta CS
· Rej:NTU CS,NUS ngs phd,Utoronto CS,IC AIML,UCL DSML
总体情况
我的申请季也是幸运的。我在大三上开始准备出国,当时目标并不明确,对信息的整我程度也不深,只是在中介的协助之下保持绩点准备语言,以期申请一些英联邦授课型项目;但是当我从大三寒假开始接触一些科研项目之后,发现自己对这个东西十分来电,于是开始考虑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可能性。从大三下四月份开始知道有暑研这回事后开始疯狂式邮件套磁一百余封,幸运的是加拿大渥太华的一个教授在面试之后在五月中旬给我发来了offer,好心的收留了我。于是乎我将信将疑的来到加拿大。在一个暑假的异国风情和科研的紧张氛围洗礼之下,这段经历使我的实力和信心大增。
回国后重新选校定位,发现新加坡的博士需要GRE成绩,于是才火急火燎的重新捡起GRE,但三心二意又神经大条的个性导致我整个大四上半学期被卡在这个深坑里无法脱身。多数申请都是在12月至1月这个超级deadline才得以投出,文书未经深思熟虑,申请材料也只堪寥寥。最后结果只有香港加拿大将就可以看,也拿到几个funding,但是top项目都与我无缘,想去的新加坡也已经给我关上了大门。索幸在四月末,UCSD的博士项目能够降录(申请了Phd项目的能给我降到Master录取),我才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准备前往San Diego。
因为是降录,所以手续比一般的master更为复杂且周期较长,直到5月中旬我才拿到正式offer,6月中旬才拿到I20,6月27号才预约好了7月10号的面签。恰逢敏感专业加时局动荡,被check36天才压哨拿到签证,于是乎急急忙忙的买好机票和找好合租,前往UCSD。
回看着一年,得失尽在眼前。:
· 忽视语言导致太晚还在考语言,得不偿失
· 申请过晚,贻误先机。计划较晚,手足无措
我直到11月中旬考完一次GRE竟然才开始着手开始投申请,之前的PS、SOP、CV的草稿也只是改了四五遍。这种晚申请尤其对UK这种全年rolling的录取机制来说无异于自取灭亡。
同时我是在暑假才开始考虑研究型的项目,其实早点有这个想法的话,早开始做科研,早出成果无论大小,早开始陶瓷联系,也不会憋到大三下三、四月份才开始海套各种的暑研,直到八九月份才开始套19fall的graduate。而这个时候其实好的老师funding资源早已经被分刮殆尽。
· 三心二意,犹疑不决
我在大四上的时候一边在考GRE,一边还在做科研,一边还在参加一些比赛和活动,甚至还出去旅游了几次。关键的时间点上的三心二意,导致我既没有得到一个好的GRE成绩,科研也还是一样的成果不足。
我本来的计划里并没有美国,没有及时准备GRE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如果能尽早决定,所有的决定都会从容不少
· 自己的硬实力还是太弱
其中1、2和3是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的问题,4是实力问题。123依附于4。
实力硬
GPA:一定要至少高于3.5,有3.7略有优势,越高越好。
1. 东大的重修考虑一下,但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重修分数会写在成绩单上面,只不过计算绩点会取较高的一次。
2. 同时多选一些专业选修我觉得是有用的,因为计算机专业只要在培养计划学分修满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的屏蔽掉学分超出部分的课程成绩。也就是说多选几个学分的课,都认真学,考好了了的保留,考不好的屏蔽。这个办法我最后也有接近0.05左右的提升。
IELTS:因为最开始没想去美国,所以我在大三上和大四暑假分别考了两次雅思,但是作文分数一直是心头病,大四那一次是我在加拿大暑研过程中解决的,在国外考试写作和口语都有提升。总的有两点总结
1. 在国外考口语和作文的确会有提升
2. 认真写作文
GRE:这个是我申请季最失败的地方之一,没有认真准备十分狼狈,到最后考了五次都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成绩,有几点总结请一定听进去
1. 有时间就认真学,没时间就请花钱报班,请别心疼几个钱。
2. 早准备早考,至少不晚于托福。
3. 背单词没有捷径,写作文不要抱佛脚。
科研:人们想到科研,往往想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孤军奋战,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至少不只是这个样子。人达到一个很高的档次,总是用一个小的achievement换取一个较大的responsibility,然后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科研亦是如此。一方面是要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多读多做),另一个更关键的是要学会用你的能力换取更大的responsibility。这种换取的方式大概就是科研圈子里所谓的relation。最佳途径大概是:
· 大二在校内找到一个nice实力较强的导师,并在他的实验室中做出一点东西->
· 在他的relationship中找到一个较强的国外导师合作->
· 在论文发表的基础上在会议或者学术场合结交->
· 你的relationship将你推荐给一个top级别的国外fellow
这个过程不是每一步都是必须地,可以跳过一些步骤或者加入一些插曲,但是成功的人大多都有类似轨迹,当你到达一定层次的时候就不要这些政治正确的范式了。当时计算机学院的吴炜魏老师也给我了很多的建议,也给我推荐了一些他认识的老师,这些引荐和建议都对我帮助很大。所以学会科研,更要学会social。social也不是根本目的,而是没有机会也要主动创造机会,继而把握机会
世界型申请
鉴于我再申请中的犹豫不决,我需要给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在CS项目上不同国家的异同,以防止大家出现和本人一样的问题。我本来并不想去美国,最想去新加坡,英联邦国家次之,然后暑研去过加拿大比较熟悉情况就也申请了。当时套磁到了UCSD讲授的“鼓励性”回复,也就申请了SD的博士,美国也就申请了这一个。基于这样的经历,我和其他人的区别就在于这种较为盲目的“世界型申请”,所以对各个国家的CS master(主要是AI)项目都有粗浅的了解。
· Canada:我觉得CS学生,如果是确定想做AI的而且不在乎就业环境的,在今年美国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可以最着重考虑枫叶国。去年深度学习图灵奖三驾马车都在此发家,再加上强化学习之父Richard Sutton,论学术实力、国家重视程度不怵于美国。特别之处在于,加拿大不少学校本科不建议直接申请Phd,需要一个thesis master过度,然后可以中途转博。加拿大的研究型硕士(thesis master)在竞争较小的情况下,申请难度相对合理,而且funding普遍充足。
· HK:几个较好学校的一年授课硕士项目主要就是看GPA,特点是有笔试面试。但是香港的mphil和Phd的难度和美国的TOP30 Phd有得一拼(科研水平过硬,生源很好)。但是由于今年的局势动荡,会减小top学生对香港的兴趣。竞争的相对减弱值得我们这样的中档985考虑。
· Singapore:新加坡的授课型硕士不说,NTU今年新的AI master项目可以考虑。Meng和Phd难度也不低,因为新加坡政府不缺钱。NTU的Meng把我拒了主要是因为GRE;NUS的Phd难度很高,GRE是一方面,科研实力不够才是根源。
· UK:主要是一年授课硕士,除了G5难度普遍不高,G5略有难度比较挑剔。博士和mphil基本不招大陆本科生,所以基本不要想了。但是请大家早申请,别像我一样第二年二月才申请。
其他
中介:只是辅助作用,不要报以太高的希望。他们的作用只有两个:帮助润色文书,帮助收集信息。看到我的用词了吧,是“润色”而不是撰写。申请指望中介让自己提升一个段位机会不大。当然有人花钱找一个跑腿的的确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但反过来说,我是觉得主动找中介这个过程还是需要的,即使最后不签约,在主动与中介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能收集信息,还能强化信心确立目标,这在申请的前期是有很大帮助的。感谢我的中介老师徐老师,我还是很喜欢并信任她的。
套磁:亲测是有一定用处的。如果是像我这种学术能力不出众但是还是厚着脸皮的进行邮件套磁,推荐海套,而且还要学术一点。不一定需要看那个老师的很多文章,只需要看个人主页和publication列表判断研究方向即可。广撒网,深捉鱼。当然,最好还是有认识的教授介绍或者是会议茶歇面套,这种才是比较高级且靠谱的方式。
联系方式
· 乱七八糟一堆,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加以吸收学习,避免重蹈覆辙,学会走出自己的路。衷心感谢申请季中每一位学长学姐老师朋友对我的帮助,让在我申请季迷茫时为我提供信息和参考,在我心态焦躁时忍受我一遍遍的询问,耐心的帮我解决各种问题。我也希望能把这个传统传递下去,尽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阳行意
· QQ:787707188
· WeChat:x787707188
· 邮箱:yxy_adam@seu.edu.cn
Last updated